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头条热点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大学教授用烟盒写了一行字,富了一个村,他死后几千果农向北磕头

    信息发布者:三秦一夫
    2019-11-22 19:32:55   转载

    大学教授用烟盒写了一行字,富了一个村,他死后几千果农向北磕头

    原创 河北好书 2019-11-22 18:43:40

    人们印象中的大学教授,应该是衣着光鲜地站在讲台上;但是,这位教授却整天跟农民在田间地头干农活儿,穿的跟农民朋友没有两样。他叫李保国,是河北农业大学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

    从1996年到2009年这十几年里,他每年都有200多天住在河北邢台岗底村,把那里的“富岗”苹果打造成了中国驰名商标,原来5毛一斤的苹果,一个就可以卖到100元天价。他死后,数千名果农,化纸焚香,齐齐地跪向北方磕头!

    大学教授用烟盒写了一行字,富了一个村,他死后几千果农向北磕头

    李保国(中)和岗底村的村干部商讨发展规划

    太行山遭遇特大暴雨,岗底村损失惨重

    1996年8月上旬,太行山区普降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,位于深山区的邢台市岗底村更是损失惨重!全村250亩耕地冲了个一干二净,老祖宗在山坡上留下的果树也被冲得七零八落……村里男女老幼哭成一片……

    洪灾过后,李保国跟随河北省科技救灾组,来到了内丘县岗底村。见到科技救灾组,岗底村党支部书记杨双牛双手捂脸,双肩抖动,1.8米的大男人,像一个孩子似的放声大哭。李保国,被这个汉子的哭声震撼了。于是,临别的时候,他用一张烟盒纸,给杨双牛写了一行字:“如果需要果树方面的技术,我可以帮忙。李保国。”还在烟盒上留下了自己的电话。

    大学教授用烟盒写了一行字,富了一个村,他死后几千果农向北磕头

    李保国当年在村里进行数据调查

    正是这一张小小的纸片,改变了小村的命运!应杨双牛的邀请,李保国和爱人来到岗底村考察。李保国身穿一件灰色大袄,脚蹬一双旧球鞋,带着同在河北农业大学任教的妻子郭素萍,把行李卷直接从车上搬到了岗底村给他们临时安排的石板房里,一住就是十几个寒暑。

    白天,李保国翻山越岭,一头扎进山里,一个个山坡、山头都要仔细考察。中午,啃一个凉馒头,就着凉白开咽下去,算是午饭。每天跑50多里山路,累得晚上都上不去炕。看到苹果树光疯长不挂果, 他心疼地说:“我来晚了。”

    他剪枝以“狠”著称,一棵树剪下几百斤干枝

    李保国给村民上的第一堂课,是剪枝。他把课堂设在果园里,亲自动手,一会儿用锯,一会儿用剪子。李保国剪枝有自己独特的风格,以“狠”著称, 下起手来“毫不留情”。对于岗底老祖宗留下来的老树,更是大刀阔斧,一棵树剪下来的干枝竟有几百斤之多,碗口粗的树枝照样齐根而下。剪枝队员们在旁边向上看,天哪,光秃秃的胳膊粗、碗口粗的苹果树枝,一枝接一枝地向他们打来。

    农民们何时见过这样的阵势?他们木头一般地站在那里,眼见偌大的树枝子一个个被截下来, 真比截断他们的胳膊还心疼!在岗底村已经种了十几年果树的老农们,一个个都觉得自己是把式。

    大学教授用烟盒写了一行字,富了一个村,他死后几千果农向北磕头

    手把手教村民剪枝

    “枝多才能挂果多,这连小孩儿都懂的道理,还来教我们?”“这不是故意让咱们减产吗?”……

    面对这些质疑,李保国并未退缩。他把很多技术编成顺口溜、歌谣,教给果农,比如:“无肥不能把树长,树不结果不透光”“角度小,枝疯长,不结苹果枝向上”……而且他还向村民们保证:“明年果树挣了钱是大家的,如果损失了,算我的。”

    就这样,李保国和妻子郭素萍各有分工,手里拿着剪刀,一直钻在苹果园里,死死盯住各家各户果农,一个个环节盯着,亲眼看着他们完成剪枝和疏果。

    大学教授用烟盒写了一行字,富了一个村,他死后几千果农向北磕头

    李保国在山里搞口技术培训

    自掏腰包购买纸袋,号召村民为苹果套袋

    现在果树套袋已经不是什么新技术了,但是在20多年前,果农们还不能接受这项技术。1997年5月上旬,当果树挂上幼果的时候,李保国又指导果农套袋。一时间,人们叽叽喳喳议论起来:“挺好的苹果,套个袋子,既不透气,也不着光,烂了怎么办?”大家谁也不肯在自家的果园里使用套袋技术。

    李保国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,他真心实意地说:“乡亲们,你们在果园里大胆套袋吧!增产了是你们的,减产了我用工资赔!”他自己拿出5万元购买了16万个苹果纸袋,全部运到岗底村。尽管大喇叭一再广播,要果农们来领袋子,但最后只领走8万个。

    大学教授用烟盒写了一行字,富了一个村,他死后几千果农向北磕头

    现场解答村民的问题

    秋后,离采摘时刻近了,一枝枝、一树树快要成熟的苹果,像一群群风华正茂的姑娘拥挤在一起。套袋的村民按照李保国的要求,家家户户摘下了纸袋。纸袋子一摘,大伙儿可是傻了眼了。果农们发现苹果个头儿确实比以前大,可颜色却是白的。

    当时村民都沉不住气了,议论纷纷:“李保国在咱村这是胡闹哩!你瞧瞧现在这苹果弄成个啥了?就这苹果,到时候你去卖卖,甭说挣钱了,白给都没人要。”

    李保国憨笑着说:“乡亲们别心急,往后看。”

    为了使苹果着全色,李保国又指导果农,一是在树下铺上反光膜,使果下阴面也着上色;二是摘叶,把挡着阳光的树叶摘掉,让在叶下乘凉的苹果见着太阳着上色;三是转果,每个果都有阴阳面,阴面不能见光,着不上色,他们把果转一下,把阴面转到阳面的位置。同时,李保国还让果农们把“福”“寿”“喜”等字样贴在苹果上, 尤其是把“富岗商标”贴在苹果上,到10月中旬的时候,果农把贴上的字揭下来,苹果上红底绿字的“福”“寿”“喜”,非常好看。

    大学教授用烟盒写了一行字,富了一个村,他死后几千果农向北磕头

    满树硕果映红国农的笑脸

    当年,凡是套袋的苹果,都是那么红,那么鲜艳,像小红灯笼似的压弯了枝头。村民们看着满山遍野的丰收景象,个个喜出望外。那些没套袋的村民后悔了,于是第二年不用李保国动员,村民们都主动为苹果套袋了。

    把苹果栽培技术分解成128套工序,印成书免费发放

    在李保国的指导下,富岗苹果无论在口感、颜色,还是在内部品质指标上都提升了个很高的档次,还获得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颁发的绿色食品证书。

    有关人士在总结富岗苹果的优点时说了16 个字:酸甜适口、细脆津纯、清香蜜味、易储耐藏。在李保国来岗底村之前,那里的苹果一斤才卖5毛钱,但是短短两三年的时间,富岗苹果的身价就不断飙升,最贵的居然卖到100元一个!

    大学教授用烟盒写了一行字,富了一个村,他死后几千果农向北磕头

    红彤彤的苹果像小灯笼

    从1996年到2009年这十几年里,李保国每年都有200多天住在岗底村,他把富岗苹果栽培技术分解成了128道工序,让果农像工人生产标准件一样生产苹果。一年365天,什么时候施肥,什么时候灌溉,都要清楚明白。按工序生产出来的富岗苹果,果形端庄、着色艳丽、个头硕大,简直就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。

    李保国还把这些技术集结成书,免费发给果农,发向太行山里种有果树的每个山村,乡亲们都抢着要。白塔村一位身材高大的老大爷,拄着一根枣木棍子,上身一躬一躬的,找到杨双牛,拿到那本书,他就站在原地如饥似渴地读起来,忘记了时间和场合。羊峪村的一位大嫂,抱着娃娃急急忙忙赶来,对杨双牛说:“孩子他爸爸出车到外地拉脚,听说你们要发那本书,连夜打了个电话来,要我帮他领一本。” 杨双牛笑了笑,用双手把书递给她……

    大学教授用烟盒写了一行字,富了一个村,他死后几千果农向北磕头

    李保国(右)穿的跟村民一样

    他去世后,老百姓在村里自发为他设置灵堂

    十几年来,李保国把岗底村由人均收入不足80元的穷村,变成人均收入3.1万元的小康村;见证了富岗苹果获得1999年昆明世博会银奖、奥运会专供果品、中国驰名商标、河北名片、邢台金名片,一个苹果卖到100元的天价;见证了以岗底为中心的富岗苹果连锁基地发展覆盖到太行山、燕山11个县市369个村,种植面积5.8万亩,产量超过1亿公斤,带动7万多农民走上致富路的宏伟图景。

    大学教授用烟盒写了一行字,富了一个村,他死后几千果农向北磕头

    李保国(中)和村民高兴地聊未来的发展

    李保国作为大学教授,因为常年奔走在各个乡村,穿着与农民无异。稀疏的头发打着卷儿,黝黑的脸盘下挂着几撮胡子,李保国站在村民中间,陌生人很难看出谁是教授。有时候胡子太长了,他就用剪枝的大剪子随便剪两下。他每年在太行山区颠簸4万公里,手把手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。长时间超负荷的劳累以及不规律的饮食摧毁了他的身体。2016年4月,李保国因突发心脏病,经抢救无效去世,享年58岁。

    大学教授用烟盒写了一行字,富了一个村,他死后几千果农向北磕头

    永远的李保国

    李保国去世后,邢台县前南峪、内丘县岗底村、平山县葫芦峪等地,农民自发在村里设置灵堂为他守灵。数千名果农,化纸焚香,齐齐地跪向北方磕头!那是保定的方向,那是李保国的方向!

    ■文/改编自《高地——“时代楷模”报告文学精选》之《永远的李保国》(节选)(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)、《大山教授》(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)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